商報濟南消息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,顧名思義,意味著步行15分鐘即可享受到“衣食住行、文教體衛”等基本服務,15分鐘生活圈的打造,縮短的不僅是生活距離,居民們也有了更多獲得感。近日,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《濟南市15分鐘生活圈專項規劃》階段性成果(社會公示與征求意見),全市劃定15分鐘生活圈455處。
建設15分鐘生活圈是提升市民生活獲得感、幸福感、滿意度的關鍵載體。根據《濟南市15分鐘生活圈專項規劃》階段性成果,規劃范圍劃定濟南市行政轄區范圍,總面積約10244平方公里,規劃期限為2022-2035年。濟南市作為全國率先開展生活圈規劃工作的城市之一,將根據新要求,進一步推廣宣傳生活圈理念,完善生活圈規劃體系,推廣全市生活圈覆蓋規模,推動濟南市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進入新階段。
規劃總體劃定,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內共計劃定15分鐘生活圈455處,其中居住型生活圈200處,就業型生活圈120處、混合型生活圈135處。其中歷下區20處,含17處居住型生活圈、2處就業型生活圈、1處混合型生活圈;市中區33處,含23處居住型生活圈、1處就業型生活圈、9處混合型生活圈;槐蔭區28處,含9處居住型生活圈、5處就業型生活圈、14處混合型生活圈;天橋區21處,含19處居住型生活圈、1處就業型生活圈、1處混合型生活圈;歷城區44處,含30處居住型生活圈、8處就業型生活圈、6處混合型生活圈;高新區33處,含5處居住型生活圈、10處就業型生活圈、18處混合型生活圈。
根據規劃,生活圈劃分為15分鐘生活圈和5—10分鐘生活圈兩級。類型按主導功能分為居住型、就業型、混合型。其中,15分鐘生活圈規模結合本地區人口密度,用地特征確定基本的人口和用地規模,用地范圍內15分鐘步行可達,用地規模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,人口規模宜在5萬人左右。根據老年人、兒童使用頻次最高的設施位置為中心,以300-500米為半徑劃定5-10分鐘層級生活圈邊界范圍。
生活圈需要具備韌性適應的公共安全、豐富多元的社區服務、綠色活力的生態休閑、低碳安全的日常出行、舒適宜人的住房改善、創新引領的就業引導六大方面。服務要素三大類設施包括基礎保障型(公益性為主)、品質提升型(差異配置)、特色引導型(彈性管控)。基礎保障型,為滿足社區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所必須設置的服務要素,重在解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。品質提升型,為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,應選擇設置的服務要素,重在以人為本,讓社區生活更美好。特色引導型,順應不同社區的特色化發展,宜設置的服務要素,重在體現社區多樣性、地方性和成長性。
◎山東商報·速豹新聞網記者 史尚靜
主辦單位:《山東商報》社
ICP:魯ICP備07018076號
商報熱線:0531-88197600 地址:濟南市歷下區歷山路157號天鵝大廈
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:12377 舉報郵箱:jubao@12377.cn